广告

互联网贷款的危害

  现在互联网贷款发展迅速,绝大部分的朋友都是选择了互联网贷款而不是银行贷款,大多都是贪图其方便快捷了,不过每一样的东西都是有其利弊的,今天小编就要带你一起来了解看看互联网贷款有什么弊端,让你对互联网贷款了解更加透彻!

  法律法规规定: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称,互联网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提供的用于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和风险管理,自动受理贷款申请并在线进行风险评估,完成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款支付、贷后管理等核心业务操作。

  其中,

  上述《办法》第6条规定,互联网贷款应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

  单户消费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可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风险水平和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情况,对上述额度进行调整。商业银行应当在上述规定限额内,根据客户特点和消费场景,制定差异化授信额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互联网贷款的地区、行业和品种,确定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单户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额度上限。对于上述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应至少每年对该贷款对应的授信进行一次重新评估和审批。

  通俗话语:

  从以上管理措施翻译过来,办理银行贷款的方式更加便捷,流程的复杂性大大简化,确实为个人消费和日常生产经营周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线上、线下办理的比较:

  线下办理贷款时,

  客户经理需要尽到详尽的告知义务,关于贷款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还款账号、提前还款违约金等等事项。同时会多次核实是否本人办理,对贷款用途的了解也会进行详尽的了解。

  当这一系列流程不需要银行客户经理操作,只需要借款人自己操作时,不同的人对贷款的理解程度不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的问题。

  操作不当

  比如说,在选择还款期限时,误把1个月当成1年,此时等到1个月后需要还款时,发现资金无法实现还款。举例来说,在银行的线上APP或公众号上申请贷款通过后,假设10万元,可选择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最长期限3年)、先息后本(最长期限1年),在进行提款时,选择了先息后本还款方式,在选择期限时,误把12个月选成了1个月。

  此时这笔贷款连起来就是这样的,借款人申请了一笔10万的先息后本贷款,期限为1个月,那么1个月后,需要对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归还,此时可能就傻眼了,1个月中,贷款已经进行消费,此时银行的催收通知已经到达,恍然大悟,贷款自己只申请了一个月。

  造成这样的情况,可能存在这样几个原因:在申请线上贷款时,自身对贷款的条款不会仔细阅读(即使预留了时间供借款者阅读,但实际情况是大家只是放任时间通过,等倒计时一到,立马点到下一步);即使信息选择错误,也不会出现报错的环节或者说是提示的环节,因为对银行来说,选择1个月或12个月,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选择。

  续贷风险

  除了上述操作不当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银行线上贷款,给定的授信期限是2年或者3年,但是并不是说在一年期到期结束时,归还本金后立即再提取出来。再次进行提款时,会对该笔贷款对应的授信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批。也就是说,这一年中,如果征信出现了不良,很可能再次提款时就会面临提不出来的情况。如果没有备选资金,那么就会面临不知所措的状况。

  用途风险

  通过上述的表述,互联网贷款的审批是运用信息通信等技术,基于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进行线上自动受理并审核的贷款,此时贷款被家人知晓的概率就小了很多,但真实情况这笔贷款是否用于个人消费或家庭消费就比较难核实,等到贷款逾期还不上时,家人才知晓此笔贷款,此时对家人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也可能会助长自己的不正当消费或其他的不良习惯。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瑕疵,大数据既有全面的优势,但也有误伤的可能,所以在申请贷款的时候,也会经常出现莫名拒绝的情况。

  综上所述,互联网贷款一方面简化了贷款的流程,方便了借款人的贷款,但是也存在着种种缺点。

  问自己,是否需要线上申请贷款?

  在申请银行线上贷款时,还是得先明确自己是否需要申请这笔贷款(而不是觉得便利就申请看看),对大部分人来说,一旦贷款申请通过,而又无明确用途时,账户里多了一笔钱,便可能会经受不住所谓的高收益诱惑,进行了一些虚假的投资,误入重重套路,结果全部亏空。

  准确操作

  另外,如果确有明确的资金用途,在申请时仔细关注条款,以免出现操作错误,给自身的资金使用造成了紧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