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编看来,整个广告像是在告诉广大青年没钱消费没有关系,只要你来微博借钱贷款,不仅能体验买买买的快感,还能做一个名副其实负债累累的月光族。
为什么有报告说现在90后负债越来越多?现在你细品。
诱导
实际上,抖音、微博、西瓜视频、快手、B站等APP上,五花八门的借贷广告层出不群。
他们本着收获大量潜在用户的目标,用同样夸张且毁三观和智商的段子哗众取宠,有种把借贷神化,极度鼓励贷款消费的韵味。
可是,一个连去超市、买衣服、和朋友吃饭都要靠贷款支撑的用户,有什么能力偿还动辄5万元到20万元,甚至更高额度的贷款的贷款?
很讽刺。
那么,为什么借贷平台喜欢在短视频APP或者其他网络平台打广告?原因有二:
一是监管限制。监管此前明确规定,禁止借贷平台在互联网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推广。也就是说,线下推广被严禁,借贷平台们只能扎堆互联网平台了。
二是受众契合。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大视频APP中,15-35岁的群体占比一般高达70%-80%,而借贷平台一般都以包括剧情、人物在内的个性化内容进行精准营销,喜欢宅家的青年、职场新人等等都是借贷平台最喜欢的潜在人群。
值得关注的是,互金通讯社调查发现,很多通过网络广告申请借款的用户,一开始并没有贷款的想法,或者有想法但是意愿不强,可是他们大多数都没能抵挡住借贷广告的花式诱惑。
那这些网络上的借贷广告到底是用什么手段来影响大家的判断,最后引人们上钩的?
1. 抓住痛点,吐槽别的平台利息高。
利息高,利滚利,越陷越深还不起,就问你怕不怕?
怕就对了。
2. 给足爽点,承诺低息,分期还款。
害怕贷款还不起,这时候打广告的借贷平台就出手了,说自己正规平台,利息低,额度高,放款快,最多分12期-25期慢慢还·······是不是很爽?
爽就对了。
3. 盯紧痒点,排除顾虑,开启碎碎念模式。
手头紧不用东拼西凑,你还在考虑什么,点击下方链接,输入手机号就可以了,好简单的,借不借没有关系,测一测自己的额度也可以······
借贷广告不停这么说,有的用户就忍不住输入手机号测一测。当用户输入手机号之后,平台还让输入身份证号,接着让接受各种条款、填写各种资料。
最后,看到手机屏幕亮闪闪的额度时,有用户就想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想要买,资金窘境不停在脑海里打转,心里面直痒痒。
痒就对了。
手指轻轻一点,几分钟内,贷款到账,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此过上负债生活。自控力不强的人很可能从此一“债”不起。
不过,也有人始终坚定信念,头脑清醒。
比如,抖音某“常驻”用户“健次郎”告诉互金通讯社:“虽然我经常看到这些网贷(借贷)广告,可是看起来真的太不靠谱了,什么雷人的剧情都有,什么有钱花和放心借,我认为他们都是骗子。”
难禁
针对通过抖音等互联网APP淡化风险,夸大事实的诱导借贷乱象,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提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如:
不得非法或超范围开展金融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不得违规向金融消费者发送金融营销宣传信息等。
早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通过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会员机构及提供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的相关机构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告。
监管方面禁止后,度小满有钱花相关人士曾表示,平台获客主要依靠自有渠道。如今,在抖音上已经看不到有钱花的借贷广告,而是多了度小满金融一些不知所谓的“反诈”宣传。
但是,在腾讯广告和快手等短视频APP上,仍充斥着许多有钱花的借贷广告,宣传内容还是一样避重就轻,只顾疯狂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