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是贵州毕节某校学生,为了办理助学贷款,他前前后后到贵州黔西县教育局跑了4天。因为排队人数众多,他不得不凌晨三点就等在教育局门口。对于“能否加派人手”,黔西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县今年助学贷款“引入国家开发银行系统,人机配套,机器有限也无法增加办理人员”,而且,新系统引进对办理速度有一定影响。(8月19日未来网)
在国家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许多地方都在强调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语境下,贵州黔西县教育局办理助学贷款,竟然需要学生半夜排队助学贷款坑了不少人,甚至“跑上4天”,不能不让人倍感困惑不解,给人一种强烈“恍若隔世”之感。而更令人困惑和不解的是,按照黔西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解释,办理助学贷款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低下,似乎恰恰正是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引入新系统”的结果,因为新系统不仅导致“无法增加办理人员”,而且“对办理速度有一定影响”。这样的说法,让人很难认同、信服。
首先,在办理助学贷款人数众多、且办理时间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为了让这些学生更加及时迅速地办理助学贷款,即便有“人机配套”的限制,何以就不能适当增加机器和人手?要知道,无论相关系统如何更新,政府的政务服务都是以“最大程度方便办事群众”为根本目的的,更何况,“办理助学贷款”又并非一般的政务服务,而是以贫困学生这样特殊的弱势群体为对象的,既是一种教育公共服务,更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所谓“新系统影响办理速度”,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互联网+政务服务”取代了以往的“纸质版签字”,怎么可能反倒影响了办理速度和效率?说好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呢?众所周知,办理助学贷款所需审核的各种证明材料助学贷款坑了不少人,主要无非就是两类:其一,各种证明贫困生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的贫困证明,其二,相关的学籍、身份证明。而所有这些证明材料,事实上主要都是由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出具提供的。这也就是说,如果相关政府部门之间能充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这些证明材料其实原本是根本无需贫困生自己来提供的,也根本无需“电子扫描、上传,电子签章、打印盖章”之类烦苛复杂的审核过程的。
这种背景下,黔西县教育局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仍然效率低下、手续烦苛,不仅迫使“群众多跑腿”甚至不得不“半夜排队”,而且还将这一切归咎于新的网上系统,显然只能说明当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远没有真正名副其实,相关政府部门更没有真正理解、正确把握“互联网+政务服务”背后的“简除烦苛”“便利群众”的真意、深意。
文/张贵峰